蘭州市政法機關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措施,不斷提升服務保障經濟發展的精準性、實效性,全力維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為強省會和新時代美麗蘭州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高位部署,完善法治保障機制
一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委政法委牽頭成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政法領域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全市政法領域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推動政法各單位立足工作職能全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二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政法機關立足政法單位專業領域特長和實踐優勢,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深入實施“包抓聯”企業、護航警官、檢察護企等行動,并加強與工商聯以及商會、行業協會等單位的溝通聯系,全面了解企業所需所求。三是科學制定工作措施。市委政法委牽頭起草《蘭州市政法單位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方案》《政法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若干舉措》等一系列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文件,政法單位分別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共同構建政法單位優化營商環境措施體系。
堅守理念,保護市場主體權益
一是優化涉企案件辦理質效。政法單位對涉企案件開通“優先立案、優先審查、優先辦理”綠色通道,充分發揮“在線訴訟服務平臺”“服務保障企業權益信息平臺”等作用,通過線上受理、專人負責、線上反饋等工作流程,提高辦案質效、壓縮辦理時間。二是審慎采取強制措施。樹立“審慎、文明、規范”的執法司法理念,妥善把握辦案力度與時機,加快辦案節奏,少用、慎用查封、凍結、扣押措施,對各類營商主體涉嫌犯罪的,加大羈押必要性審查力度,2023年以來,對涉企刑事犯罪案件不批準逮捕80人,不起訴197人。三是及時兌現勝訴權益。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執行工作制度機制,構建“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各界參與”的“大執行”工作體系,推動法院執行工作持續向好,今年以來,全市法院受理執行案件29356件,執行到位金額68.91億元。
突出職能,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健全經濟領域犯罪動態預警機制。針對涉企案件反映出的問題,向相關企業發出司法建議、檢察建議、防范建議書等,幫助企業堵塞經營漏洞;對地方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行業性、普遍性風險和類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向黨委政府和行業協會及時發送預警通報。2023年至今,法院系統向金融機構制發司法建議11份。二是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市檢察院與市國資委等九個單位制定《蘭州市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工作機制實施辦法》,出臺《蘭州市人民檢察院辦理涉案小微企業簡式合規案件工作指引》,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促進企業合規守法經營。截止目前,共啟動企業合規案件30件,發布典型案例3件。三是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依法從嚴從快查處合同詐騙、串通投標、職務侵占等涉企經濟犯罪,今年以來共立涉企經濟犯罪案件144起。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深入開展“清障拔釘”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擾亂、阻礙、破壞、插手干預全市項目建設的黑惡勢力,共排查各類建設項目560個,整治完成14個阻礙項目建設的問題和隱患,破獲違法犯罪案件26起。
法筑環境,提升法治服務水平
一是提高行政管理服務效能。公安機關持續推動“一窗通辦”,全面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進一步優化出入境業務辦理,深入“信易+戶政”等信用場景應用,建立對企首次輕微行政違法行為免罰清單,推行“無事不饒”機制,加強對不同警種深入同一企業開展安全檢查工作的協調統籌,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二是完善便民利企多元解紛機制。依托“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創新落實“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協同治理機制,以“民情地圖·小蘭善治”平臺、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為抓手,充分應用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壓降企業維權成本,今年以來,一審民商事案件訴前調解分流率60%以上,訴前調解成功率70%以上。三是加強公共法律服務。推動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公共法律服務“共享超市”等實體化運行,聚焦企業群眾法治需求,整合線上線下多功能服務模式,開展定制化、精準化、專業化法律服務,建立“企業隨訪”建檔備案制度,2023年以來,發動178家律所、2500余名律師,開展“法治體檢”等法治惠企活動12430余次,為2萬余家企業精準“把脈問診”,提供法律意見387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