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生活在紅古區窯街片區的居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環境更好了,生活的轄區更美了。不僅僅是這些硬件設施方面的變化,轄區內的各項民生服務也讓居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些正是紅古區礦區街道黨工委以打造低碳窯街城鄉融合新典范為契機,主動擔負起窯街片區全面振興的主體責任,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轄區公共利益為紐帶,通過積極發揮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作用,充分依托小區黨員陣地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水平取得的成果。
凝聚發展共識
助推振興架構“上臺階”
6月16日,在S301省道沿線一個個流動著的“紅馬甲”格外醒目,他們正是來自礦區街道二坪臺社區小區黨員陣地的駐守干部、志愿者。沿著省道沿線和河洪道,大家針對市容環境、人居環境、交通秩序等重點部位的環境衛生開展集中整治攻堅行動,全力破解衛生死角、“牛皮癬”小廣告、破爛門頭、牌匾,亂擺亂停亂堆亂放、亂扔垃圾等突出問題,經過大家的辛勤勞動,轄區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今年以來,類似這樣的行動在礦區街道各個小區黨員陣地已經形成常態,以小區黨員陣地為服務群眾最后100米的抓手,礦區街道結合“產業發展提質行動、生態環境治理行動、鄉村建設提速行動、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民生福祉改善行動、社會治理提升行動”六大行動,從拆遷安置、渣臺煤堆治理、環境整治、立面整治、線纜入地、綠化美化、項目凝練、河堤治理、違法建筑拆除及社會治理等十個方面對窯街地區開展全面振興專項行動。轄區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深刻認識窯街片區全面振興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主動參與,全力促進區域發展。
辦好民生實事
繪就振興愿景“惠民圖”
晚飯過后,在礦區街道轄區的二車間雙擁小游園內,附近前來遛彎、散步的居民絡繹不絕!澳憧,這就是爺爺奶奶曾經工作的地方,現在變成了環境優美的小公寓……”市民張艾華帶著孩子一邊欣賞這里的美景,一邊講述著這個“小游園”內的歷史。這正是礦區街道黨工委充分利用小區黨員陣地改善居民身邊環境的縮影之一。
去年以來,依托小區黨員陣地“最小單元”,街道黨工委強化“龍頭”帶動作用,統籌協調轄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發揮各類資源優勢,匯聚各方力量,使轄區整體形象蝶變換新顏。實施拆危治亂工程。拆除301省道沿線連片危舊建筑體、違章建筑等10萬余平方米,騰退可利用土地約220畝。實施大通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建成窯街煤炭產業遺址教育示范基地、二車間雙擁小游園、道口聚寶亭觀景園等,綜合治理海窯隧道北出口,綠化窯煤鐵運專線護坡,大通河沿線生態修復綠廊初見成效。實施“蜘蛛網”整治工程。對轄區301省道兩側架空線拆除入地,根除黑木桿、廢舊電桿、枯樹等1000余根,改造兩側人行道2公里,拆除各類破舊廣告牌匾500余個,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和城市高空“蜘蛛網”亂象。同時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實施3個老舊小區23棟樓改造提升工程,惠及居民878戶1598人。
創新治理機制
共畫振興服務“同心圓”
把多樣化的志愿服務送到小區黨員陣地里,礦區街道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資源優勢,依托“社工委”,以“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服務理念,建設小區黨員陣地,組建“紅馬甲”暖心志愿隊、“到萬家”政策宣講服務小隊、“及時雨”水電維修隊等服務隊21支。結合各小區實際,形成以小區黨員陣地為圓心、以服務群眾為半徑形成“四點繪圓”(“點名”聚合力、“點事”集民意、“點將”解難題、“點評”看實效)工作方法;用“五大員”架起黨群連心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通過“五心”(舒心、暖心、貼心、愛心、連心)服務傘,帶動小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等工作特色,激活了小區黨員陣地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實現“事在小區辦,人在小區管”,打造溫情有“煙火氣”的小區黨員陣地。
礦區街道黨工委負責人告訴記者,街道將充分利用互聯共建機制,與轄區共駐共建單位、區相關單位協同推進窯街片區全面振興工作,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低碳窯街城鄉融合新城市,著力補齊短板、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